最新国产精品精品视频,A一特级欧美毛片香蕉,国产AV国片精品JK制服丝袜,欧美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中文A片

蘇州:當“世界工廠”遇到“營改增”

發布時間:2013-09-24      新聞來源:中國稅務報

   

2012年10月1日,中國制造業的重要中心——江蘇省蘇州市迎來“營改增”試點。作為“世界工廠”中國的重要“車間”,近年來蘇州市正致力于產業結構升級、工業創新轉型和服務業加快發展。那么,旨在打通二三產業稅制鏈條、鼓勵服務業從傳統制造業分離的“營改增”,將會在這座轉型中的城市引發怎樣的“化學反應”?

  服務業分離,是需求也是趨勢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市制造業在歷史上早已極負盛名,蘇繡、宋錦、碧螺春等,都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遺留下來的瑰寶。上世紀90年代后期,蘇州市猶如一匹黑馬,憑借迅速發展的制造業在城市競爭中脫穎而出。2012年,蘇州市以12011億元經濟總量在全國城市排名第六,成為在江蘇省乃至全國都非常重要的經濟、外貿和工商業中心。

  如今的蘇州市已成為全國第二大工業城市,但制造業占比太高,資源消耗多,環境保護壓力大,也導致蘇州市的發展腳步越來越沉重,倒逼蘇州市必須轉型升級,把相對過重的制造業轉變成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結構。

  如何發展現代服務業?蘇州市提出的一個方向是制造業企業分離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主要指企業將產業鏈上游(研發、原材料采購和設計等)與下游(品牌經營、銷售和物流等)服務環節分離出來,設立獨立核算的服務業企業或者外包。2010年,蘇州市出臺《關于鼓勵制造業企業分離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及實施細則,制定了相關扶持政策。

  沙鋼集團堪稱分離生產性服務業的“吃螃蟹”者。早在2007年3月,沙鋼就嘗試將工業制氣業務外包給了法國法液空公司。此前,沙鋼的氧氣、氮氣和氬氣等都是自產自用,成本較高,安全性也差。法液空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氣體及相關服務提供商,沙鋼外包這項業務后,不僅轉移了風險,每年還減少成本5000多萬元;而作為接包方的法液空的市場也迅速擴大,投資1.2億美元建成兩套大型氣站,專為沙鋼供氣。幾年下來,其服務對象除了沙鋼,還有浦項不銹鋼、永鋼集團等。

  嘗到了甜頭的沙鋼集團,分離生產性服務業全面破題:將研發設計、運輸倉儲、銷售貿易和后勤服務等環節剝離,設立了江蘇鋼鐵研究院、虹達運輸公司、國貿公司和財務公司等11家獨立法人機構。

  2009年,生產性服務業對沙鋼本部經濟效益的貢獻率超過20%。虹達運輸公司相關人員介紹說,整個沙鋼集團一年運量有3000多萬噸。以前,各車間自顧自,運輸分散,難管理,效率低下。虹達運輸公司成立后,有各種車輛1397輛,還整合150多輛社會車輛作為“編外車隊”,將所有業務統籌了起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不但提升了集團的經濟效益,自身也發展壯大,進入全國物流100強企業的行列。

  而研發機構的剝離,使沙鋼集團的可持續發展獲得了更有力的人才和技術支撐。江蘇鋼鐵研究院有關人士說,以前沙鋼的研發主要靠上海,現在有了江蘇鋼鐵研究院,請來日本專家做技術顧問,不僅自主研發能力上了新臺階,經濟效益也很可觀。2009年,江蘇鋼鐵研究院靠收取科技項目委托費、項目利潤提成等實現收入3075萬元。

  3年來,蘇州市共有1040家企業進行了生產性服務業分離。分離企業的行業分布以科技服務、倉儲物流、商貿批零、商務服務和金融等領域為主,總數達到758家,占分離企業總數的3/4。2012年,分離企業實現地方稅收5.3億元,其中科技服務、金融業、商務服務業和物流業等5個行業實現的稅收占到90%以上。

  “我們實行企業分離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目的就是從‘增量’到‘挖潛’,從而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細化專業分工,改變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促進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促進地方財力可持續增長,為蘇州市經濟提供一個新的增長點 。”蘇州市發改委有關人士表示。

  “營改增”:產業分離的新助力

  2012年10月1日,江蘇省實施“營改增”試點,這一推進制造業升級、解決服務業發展滯后問題的重要措施為蘇州市推進企業分離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帶來了新機遇。
  
  據蘇州市國家稅務局貨物和勞務處負責人介紹,“營改增”試點對于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分離發展具有明顯的政策優勢,比如利用增值稅抵扣鏈將生產性服務業分設和外包;利用生產性服務業多檔稅率選擇相應分離方式;利用服務業出口零稅率政策開展跨境服務貿易等。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借助不同的政策優勢,選擇不同的分離方向和模式。

  常熟龍騰特種鋼有限公司就利用“營改增”試點政策,將原來的混合銷售轉化為分別核算的混業經營,降低了自身稅負。

  “以前,公司經營中產生的運費是計入產品價格混合銷售,按照17%的稅率繳納增值稅。‘營改增’試點后,交通運輸的稅率是11%。如果將我們這項業務分離出來,單獨成立一個物流公司,那么銷售產品時產生的運費就可以按照11%的稅率繳納增值稅,公司的稅負就降低了。正是由于‘營改增’試點,2013年,公司決定將運輸業務分離,成立常熟龍特物流有限公司,通過單獨核算運輸費用,降低公司的稅負。根據目前8個月的運作情況看,如果按照公司2012年產生的8000萬元運費測算,通過分離運輸業務,公司可以減少400多萬元的費用。”常熟龍騰特種鋼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周曉峰說。

  蘇州某網絡科技公司則利用“營改增”試點后,生產性服務業一般納稅人之間購買服務以及購進制造業產品,均可抵扣進項稅額的有利條件,在提供信息技術服務過程中,依托其他企業提供的廣告發布服務來降低稅負。“營改增”試點以來,其購買廣告服務的進項稅額達659萬元,占全部進項稅額的92%,稅負下降42%。

  同時,“營改增”試點后,企業購進固定資產所含的進項稅額可以抵扣,提振了企業更新設備、擴大投資規模的信心,對生產性服務業擴大投資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蘇州一家從事電器研發和技術服務的公司就在“營改增”試點后大量購入技術服務設備,“營改增”試點以來,這家公司的固定資產進項稅額累計達5458萬元,月均增加設備投資近3600萬元,較“營改增”試點前9個月平均增長28%。據蘇州市國稅局統計,自“營改增”試點以來,占蘇州市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總數6%的“營改增”試點企業申報固定資產進項抵扣稅額逾20億元,約占蘇州市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固定資產抵扣稅總額的20%。

  “營改增”試點不僅讓蘇州市的中小企業能夠通過服務外包的形式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自身收益,而且培育了蘇州市的服務外包市場。

  張家港市金港鎮德積街道擁有全國最大的氨綸紗生產基地,十幾平方公里區域內集聚100多家大大小小的氨綸紗生產企業,市場半徑涵蓋廣東省、浙江省和江蘇省等地的織布廠。氨綸紗的原料90%是棉花,德積街道這100多家氨綸紗生產企業一年消耗棉花超過10萬噸。以前,這些企業都是分別采購、各自堆放,占用的倉庫面積少則幾千平方米,多則上萬平方米,造成大筆資金沉淀,增加企業成本。

  “營改增”試點后,企業購買服務可以抵扣,德積街道的氨綸紗生產企業紛紛考慮把倉儲物流服務外包出去,減輕自身的負擔。德積街道的龍頭企業天霸集團順應這一形勢獨資成立了天禾物流公司,將總面積1萬多平方米的5個大倉庫都歸到天禾物流公司名下提供倉儲和配送服務,而當地的氨綸紗生產企業也實現倉儲和物流服務的外包。

  蘇州市國稅局的統計數據顯示,自“營改增”試點以來,蘇州市新開業的主營服務業的“營改增”試點納稅人達6000戶,注冊資本總額超百億元。按“營改增”試點初期納稅人戶數算,新開業“營改增”試點戶數增幅達22%,高于同期非“營改增”試點納稅戶增幅14個百分點;新開業戶中,研發技術服務、鑒證咨詢和文化創意3個行業戶數占比高達64%。這顯示“營改增”試點對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引導作用明顯。
 
  “營改增”不是萬能的

  雖然“營改增”試點為蘇州市發展現代服務業提供了政策支持,但有關人士也指出,目前蘇州市企業分離最多的是運輸物流等傳統服務業,研發設計、鑒證咨詢等高端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較少;分離出來企業成規模的少,真正產生效益的少。同時,在生產性服務業分離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障礙:部分企業因分離造成稅收優惠資格喪失、運行成本增加;部分行業受許可資質及配套政策等的限制,分離難度增加,企業分離成本較高,操作復雜,主動分離的意愿不強。

  正新橡膠(中國)有限公司財務部經理助理游景棠表示,正新就在是否分離研發業務的選擇上處于兩難的境地。

  “正新投資近10億元建設的輪胎研發中心和測試場并不是獨立的法人機構,目前主要是為提高正新產品的品質提供研發和技術支持。正新是高新技術企業,因此而享受的稅收優惠每年有600萬元~700萬元;正新使用測試場進行研發,相關的研發投入還可以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稅收優惠政策;而如果將輪胎研發中心和測試場分離出去,正新會喪失高新技術企業的資格,稅負就大大增加。因此,目前正新無法將研發業務分離出去。”游景棠說。

  2013年上半年,建滔(太倉)化工有限公司將物流業務分離。公司總經理助理周健表示,由于有“營改增”試點,公司的少量物流外包業務可以獲得進項稅抵扣,分離后公司稅負有小幅降低,但由于分離設立的物流企業只是給公司自己提供運輸服務,并沒有對外提供服務的能力,所以無論從稅負方面看還是從優化企業經營方面看,分離或者不分離的區別并不大。周健說:“這可能是由于行業的特殊性造成的。公司運輸的原材料基本就是甲醛,這是國家嚴格控制的危險品,我們運輸甲醛的罐車如果要對外給別的企業運輸其他危險品,就必須先徹底清洗槽罐,這個清洗費用比較高,又很難轉嫁,因此對外開展業務不大現實。”

  對此,有關人士指出,盡管“營改增”試點為蘇州市生產性服務業分離發展帶來了新機遇,但在許可資質、配套措施和扶持政策等方面仍存在很多制約因素,所以僅僅寄希望于依靠稅收政策來推動蘇州市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是不行的。他表示,蘇州市迫切需要發展現代服務業,這是蘇州市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出路,需要進一步完善配套制度,尋求新的突破;拓展推動蘇州市現代服務業做大做強的新思路、新方法。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分享到qq空間 qq空間 分享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網人人網 豆瓣網 MSN 騰訊微博
技術電話:0755-86153989  銷售電話:0755-86153420 客服信箱:jdhr2@wanhe88.com